训练速度的提升在二战风云中直接关联军事建筑、资源建筑和科技建筑的协同发展。军事区的军工厂是核心建筑,其等级和数量决定同时训练部队的队列数与单次训练规模,需优先升级至当前市政厅允许的最高等级。资源建筑中钢铁厂和石油基地最为关键,钢铁用于制造装甲部队装备,石油驱动机械化部队运转,两者产量需保持稳定盈余。稀矿场为科技研发提供必要材料,间接影响训练效率的科技解锁进度。民居则保障人口基数,避免因劳动力不足导致训练中断或资源减产。
市政厅等级制约所有建筑上限,需阶段性提升以解锁更高阶建筑和功能。参谋部决定军官容量,高星级军官担任市长可显著缩短训练时间并提升部队属性。科研中心需持续运作,优先研发军训艺术和指挥艺术两类缩短训练周期的科技。仓库群组确保资源储备安全,防止突发战争导致训练资源被掠夺。交易所作为应急补充手段,可在资源短期时通过贸易调节钢铁与石油的临时缺口。
野地采集系统是资源获取的重要补充,高后勤属性军官带队采集能大幅提升钢铁与稀矿获取效率。军团城市的共享军备生产线可减少主城训练消耗,但需提前规划运输路线避免补给中断。战术学院虽不直接加速训练,但解锁的部队编制技术能优化单支部队战斗力,间接降低重复训练需求。城防建筑中的预警体系可减少防御部队训练频次,将更多资源倾斜至进攻部队培养。
长期发展需保持资源建筑与军事建筑的平衡配比,钢铁厂数量通常为石油基地的1.2-1.5倍。稀有矿场等级应随科研进度同步提升,避免出现科技卡资源的情况。民居数量维持在总建筑量的25%-30%,既保证人口增长又不过度挤占军事用地。军事区的空置地块建议预留3-5格用于后期增建临时军工厂,应对突发战争导致的兵力补充需求。训练加速道具应集中用于高阶兵种,低阶部队依靠自然时间训练更为经济。
战场指挥所的等级影响部队召回速度,高级指挥所可缩短伤兵恢复时间从而减少重复训练消耗。军事学院提供的被动加成能永久提升特定兵种训练效率,建议根据主力兵种选择对应学院优先升级。盟友的资源援助和科技共享可弥补短期训练资源缺口,但需注意保持自身资源产出的基础独立性。最终训练体系的优化需要根据敌方兵种构成动态调整,侦查技术的提升能有效避免无效训练造成的资源浪费。